ISO体系认证审厂主要关注的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。虽然“8大要素”这一说法并非ISO标准的官方术语,但根据ISO 9001等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,审厂时通常会关注以下一些关键要素,这些要素可以概括为八个方面(注意,不同资料对“8大要素”的具体表述可能有所不同):
1、组织环境:
企业是否考虑了内外部因素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影响,如经营范围、财务表现、人力资源能力、技术优势等内部因素,以及法律法规、市场占有率、主要合作伙伴等外部因素。
企业是否对这些因素进行了监视、评价和更新。
2、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:
企业是否确定了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,如顾客、供应商、员工等。
企业是否收集了这些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,并将其融入质量管理体系中。
企业是否对这些需求和期望进行了监视和评审。
3、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过程:
企业是否明确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边界和范围,并考虑了内外部因素、相关方要求和公司产品服务。
企业是否形成了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范围,并在相关文件中进行明确和保持。
4、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控制:
企业是否确定了质量管理体系的整个过程,包括所需的输入、输出、顺序、相互作用、准则和方法等。
企业是否确定了这些过程所需的资源,并确保了其可用性。
企业是否分派了这些过程的职责和权限,并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和改进。
5、领导作用和承诺:
企业最高管理者是否承担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责任,并确保了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制定、实施和保持。
最高管理者是否通过沟通、资源配置等方式,体现了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领导作用和承诺。
6、质量方针和目标:
企业是否制定了与宗旨相一致的质量方针,并体现了公司的承诺和顾客及相关方的期望与要求。
企业是否在组织的职能和层次上建立了可测量的质量目标,并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。
7、组织的岗位、职责和权限:
企业是否明确了各职位的职责和权限,并进行了有效的沟通和理解。
企业是否确保了关键岗位的职责权限得到了明确和沟通,并保证了体系的有效运行。
8、资源、能力和意识:
企业是否提供了满足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人力资源、能力、信息、设施等资源。
企业是否对从事影响质量活动的部门、层次、岗位人员进行了识别和培训,并确保了其具备所需的能力。
企业是否通过培训、宣传等方式,提高了员工的质量意识和为实现质量目标做出贡献的意愿。
此外,在审厂过程中,还会关注企业的成文信息管理制度、内外部沟通机制、监视和测量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情况等方面。这些方面都是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的关键因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