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圆盛世服务项目
图片

政府项目申报


图片

高新认定


图片

资质认证



如何规划申报2026年深圳高新技术企业?高新分阶段规划方案

 

要规划2026年申报深圳高新技术企业(以下简称“高新认定”),需从知识产权储备、财务数据规范、技术领域匹配、成果转化能力、研发管理体系等核心维度系统推进。

以下是分阶段、可落地的规划方案(假设当前时间为2025年8月,至2026年申报前):

 

 

 

一、核心条件自查与差距分析(2025年7月-8月)

首先需明确高新认定的8项基本条件(参考《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》),结合企业现状梳理差距:

知识产权:至少15项Ⅱ类知识产权(实用新型、软著)或1项Ⅰ类(发明专利),且需与企业技术相关。

技术领域:产品/服务是否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8大领域(如电子信息、生物医药、新材料等)。

研发人员:近一年研发人员占比≥10%(需统计名单、岗位、社保/工资记录)。

财务数据:近三年研发费用占比(≤5000万收入需≥5%;5000万-2亿需≥4%;>2亿需≥3%);高新收入占比≥60%。

成果转化:近三年平均每年转化≥5项(共≥15项),需有实际产品/服务支撑。

管理制度:研发立项、结题、费用归集、产学研合作等制度文件是否完善。

 

 

 

二、分阶段规划(2025年7月-2026年申报)

阶段1:知识产权布局(2025年8月-2026年6月)

知识产权是高新认定的核心门槛,需确保数量、质量与技术的相关性:

优先申请Ⅱ类知识产权:实用新型专利(周期6-12个月)、软件著作权(周期1-2个月),快速补充数量。

例如:2025年8月申请软著,2025年10月可获证;2025年10月申请实用新型,2026年6月前可获证(需预留授权时间)。

同步规划Ⅰ类知识产权:发明专利(周期2-3年)需提前布局,若2025年已提交申请,可2026年通过“专利优先审查”加速(需符合条件)。

注意:知识产权需与企业主营产品/技术直接相关,避免“为申请而申请”;授权后需及时缴费、维护,避免失效。

 

阶段2:财务数据规范(2025年7月-2026年4月)

财务数据是认定重点,需确保近三年(2023-2025年)研发费用、高新收入符合比例:

研发费用归集:

明确研发项目:梳理2023-2025年研发项目清单(名称、起止时间、预算、人员参与),保留立项报告、结题报告。

规范费用科目:人员人工(研发人员工资)、直接投入(材料、设备)、折旧与摊销(研发设备)、设计费(委托开发)、其他费用(检测、专利申请)等需单独建账,避免与生产费用混同。

委托外部研发:费用需提供合同、发票、成果证明,且占比不超过总研发费用的20%。

高新收入确认:

梳理近三年(2023-2025年)主营产品/服务的收入,确保属于《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》范围,并提供销售合同、发票、检测报告等证明。

高新收入占比需≥60%(若不足,可通过调整业务结构、聚焦核心产品提升)。

审计准备:2026年3月前完成近三年财务审计报告、研发费用专项审计报告(需由具备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)。

 

阶段3:技术领域与成果转化(2025年7月-2026年4月)

技术领域确认:若产品/服务涉及多领域,需选择最核心的1个领域(如“电子信息-软件”或“先进制造-智能装备”),避免跨领域导致专家评审不通过。

成果转化能力提升:

梳理近三年(2023-2025年)的科技成果转化案例(如新产品上市、工艺改进、服务升级),每个案例需有“成果证明”(专利、软著、检测报告)和“转化证明”(销售合同、用户反馈、样机照片)。

平均每年转化≥5项(如2023年5项、2024年5项、2025年5项),总计≥15项。若不足,可加快2025年下半年的转化(如推出新产品、申请检测报告)。

 

阶段4:研发管理体系完善(2025年7月-2026年4月)

需提供制度文件证明企业具备持续研发能力:

研发立项与结题:制定《研发项目立项管理制度》,保留2023-2025年立项报告(含目标、预算、人员)、中期检查记录、结题报告(含成果、验收)。

研发费用辅助账:建立研发费用台账,与财务账目一致,确保可追溯。

产学研合作:与高校、科研院所签订合作协议(如联合研发、技术转让),2025-2026年至少1项,保留合作记录(会议纪要、成果证明)。

研发机构设置:若条件允许,可设立企业技术中心、工程实验室等(需提供场地照片、设备清单、人员名单)。

人才激励:制定研发人员绩效考核、奖励制度(如专利申请奖励、项目奖金),保留执行记录(如签字文件)。

 

阶段5:申报材料准备与提交(2026年5月-10月)

材料清单: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、营业执照、近三年财务审计报告、研发费用专项审计报告、知识产权证书、人员证明(社保/工资)、研发管理制度、成果转化证明、产学研协议等。

系统填报:通过“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”填报,需确保数据与纸质材料一致,避免逻辑错误(如研发费用占比、高新收入占比)。

现场核查准备:深圳部分区域可能进行现场核查,需提前准备研发场地、设备、人员访谈(研发人员需熟悉项目内容)。

 

 

资质办理详情可直接在线方圆盛世的客服联系,或电话咨询官方热线:400-090-3278

 

 

 

 

三、关键注意事项

知识产权质量优先:深圳对Ⅰ类知识产权(发明专利)权重更高,若企业有核心发明专利,可替代部分Ⅱ类知识产权;避免购买与主营技术无关的专利(可能被认定“无效”)。

研发费用真实性:深圳核查较严,需确保辅助账与财务账目、银行流水一致,避免“突击归集”(如2025年12月集中计入研发费用)。

成果转化实际性:转化需有实际产品/服务支撑,仅申请专利但未商业化可能被认定“未转化”。

政策动态关注:深圳可能调整认定细则(如2026年是否提高知识产权数量要求)

 

 

 

总结

2026年申报需从现在(2025年8月)起,同步推进知识产权申请、财务数据规范、成果转化落地、管理制度完善,重点关注深圳地方特色(如对发明专利、产学研合作的侧重)。建议指定专人(如财务+技术负责人)对接,确保各环节数据一致、材料真实,最终通过认定。

上一篇:深圳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代理公司推荐及成功率分析
下一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