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:政策申报的“基础通行证”
1. 核心定位与价值:
身份界定: “科小”评价的核心目的是帮助明确企业的科技属性。获得该资质,相当于官方认可了企业的科技创新底色。
敲门砖作用: 它是申报众多更高层级、更具含金量的科技政策项目(如创新资金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)的基础性、前提性条件。没有这块“砖”,很多政策大门难以叩开。
门槛相对较低: 相较于高新技术企业等认定,“科小”评价的要求更为基础,大多数有实际研发活动的企业都能达到,是企业迈入政策扶持体系的首选入口。
2. 核心申报条件(关键!):
人员是根基: 企业必须拥有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。
投入是核心: 企业必须有真实的研发经费投入。这是评价的核心依据。
知识产权非硬门槛(重要区别!): “科小”评价对企业在申报时是否已拥有知识产权(专利、软著等)并无强制要求。无论知识产权是在申请中还是尚未申请,只要满足人员和研发投入条件,均可申报。知识产权主要影响的是评价得分。
3. 评价机制与监管:
评分制: 评价采用评分制,总分达到60分即达标通过。
强调真实性: 工信部门会对入库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监督抽查。企业需能提供研发活动、研发费用归集等相关的佐证材料(如研发项目计划书、立项决议、研发费用辅助账、人员花名册及岗位说明等)。切勿为入库而虚构研发活动,否则将面临核查风险。
更多证书办理详情可直接与在线客服联系
二、创新资金项目:初创企业的“项目擂台”与“资金礼包”
在成功获得“科小”资质后,企业可以瞄准的下一个重要目标是创新资金项目(通常以创新创业大赛等形式组织实施)。
1. 项目定位与特点:
面向初创期企业: 该政策主要扶持处于初创期、具有高成长潜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。
以“项目”论英雄: 其核心考核对象是企业拥有的具体科技创新项目,而非企业整体资质。
竞争性选拔: 采用专家评审、现场答辩(路演) 的方式进行选拔,竞争激烈。
2. 核心考核维度:
评审专家将重点围绕申报项目本身进行评估:
技术创新性: 项目技术是否先进、是否具有突破性或独特性?
市场前景与发展潜力: 项目产品或服务是否有明确的市场需求?商业模式是否可行?未来发展空间有多大?
投资价值: 项目是否具备吸引投资的潜力?团队能力是否支撑项目发展?
3. 丰厚资金支持:
市级奖励:对应10-20万元不等的市级财政资金支持。(具体奖励政策以当地最新发布通知为准)
区级配套(重要!): 大部分行政区会提供1:1的配套资金支持,即额外再配套10-20万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