办理中医诊所备案需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》《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》(国家卫生计生委令第14号)等规定,流程相对简化(属“告知性备案”而非行政许可),具体步骤如下:
一、备案主体与基本条件
备案主体为公民、法人或其他组织(自然人需为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或中医(专长)医师),需满足以下核心条件:
人员资质:
个人办诊所:中医类别执业医师(满3年)或持有《中医(专长)医师资格证书》者(需注册在该诊所);
法人/其他组织办诊所:至少1名中医类别执业医师(满3年)或1名中医(专长)医师,其他卫生技术人员需符合岗位资质。
场所与设备:
场所符合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(非居民住宅、非危险区域等),面积、功能分区(诊疗区、处置区等)满足中医诊疗需求;
配备与诊疗科目相适应的中医设备(如针灸针、火罐、推拿床等基本器具)。
制度与管理:
制定诊所规章制度(如诊疗规范、消毒隔离、医疗废物处理等);
有医疗废物处理方案(与有资质单位签订协议);
消防验收合格(建筑面积≤1000㎡可办消防备案,>1000㎡需消防验收)。
二、备案所需材料(以个人申请为例)
需向所在地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(或行政审批局)提交以下材料(法人/其他组织需额外补充材料):
基础材料:
《中医诊所备案信息表》(当地政务服务网下载或现场领取,需填写诊所名称、地址、诊疗科目、人员信息等);
申请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(法人需提供营业执照、法定代表人身份证);
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资格证、执业证原件及复印件(或《中医(专长)医师资格证书》);
诊所主要负责人(即备案的医师)需签署《中医诊所负责人员承诺书》(承诺无不良执业记录等)。
场所与制度材料:
诊所平面图(标注诊疗区、处置区、候诊区等功能分区);
周边环境说明(如与周边学校、幼儿园等的距离);
消防验收意见书或备案凭证(根据场所面积提供);
医疗废物处理协议(与环保部门认可的单位签订);
诊所规章制度(诊疗规范、消毒隔离制度、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等)。
三、备案办理流程
线上预审(可选):
部分地区支持通过“政务服务网”(如各省“一网通办”平台)上传材料预审,减少现场等待时间。
窗口提交:
预审通过后,携带材料原件及复印件到所在地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(或行政审批局)窗口提交。
审核与核查:
卫生健康部门对材料完整性、合规性审核(5个工作日内);
必要时现场核查(重点检查场所布局、设备、人员资质是否与申报一致)。
发证与公示:
审核通过后,10个工作日内发放《中医诊所备案证》;
备案信息需在诊所显著位置及卫生健康部门官网公示(包括诊所名称、地址、诊疗科目、医师信息等)。
详细信息可直接在线与客服联系,或电话咨询官方热线:400-090-3278
四、注意事项
备案范围:仅限中医诊疗(如中药、针灸、推拿、拔罐等),不得开展西医手术、注射等超出中医范畴的服务;
信息变更:备案后若诊所名称、地址、负责人、诊疗科目等变更,需在变更后15日内向原备案部门办理变更备案;
监管要求:备案后需接受卫生健康部门日常监督(如诊疗规范、消毒隔离、医疗废物处理等),违规可能被责令整改或撤销备案;
地区差异:部分城市(如一线城市)对场所面积、消防等有更严格细则,建议办理前咨询当地卫生健康部门。
总结:中医诊所备案核心是“材料齐全+场所合规+人员资质达标”,流程较医疗机构执业许可更简化,备案后即可执业,但需严格遵守中医诊疗范围及监管要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