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圳市作为中国科技创新的前沿城市,近年来大力推动电化学储能产业发展,将其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规划。以下是深圳市支持电化学储能产业的主要政策方向及具体措施
一、核心技术研发支持
1. 重大科技专项
对钠离子电池、固态电池、液流电池等前沿技术研发,给予最高1500万元资助;
关键材料(如高能量密度正负极材料、电解质)研发项目,按投入的30%给予补贴,最高500万元。
2. 创新平台建设
企业联合高校或科研院所组建储能领域重点实验室、工程研究中心,可获最高2000万元建设资助;
对获批国家级创新载体的企业,额外给予1000万元奖励。
二、产业化与项目落地扶持
1. 固定资产投资补贴
对储能电池、系统集成设备等产线建设,按实际设备投资的20%给予补贴,单个项目最高3000万元;
对产能≥1GWh的储能电池项目,额外提供每GWh 500万元奖励。
2. 示范项目应用
对用户侧储能、光储充一体化等示范项目,按实际放电量给予0.2元/kWh运营补贴,连续3年;
电网侧储能项目优先纳入输配电价核算,保障收益机制。
三、金融与市场支持
1. 绿色金融通道
纳入“深圳绿金委”企业库的企业,可获银行专项低息贷款(利率低至LPR50BP);
发行储能领域绿色债券,政府贴息30%。
2. 市场拓展助力
企业参与海外储能项目投标,最高补贴标书费用的50%(上限200万元);
本地储能产品纳入“深圳制造”名录,优先推荐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基建项目。
四、人才与空间保障
1. 高端人才激励
储能领域顶尖人才(如院士、国际知名专家)团队落地,给予最高1亿元资助;
技术骨干可享受15%个人所得税优惠(参照粤港澳大湾区政策)。
2. 产业空间优先配置
在深汕特别合作区规划200公顷“国际储能小镇”,企业落地前3年租金全免;
坪山、龙岗等区提供定制化厂房,租金补贴可达50%。
五、产业链协同政策
1. 本地采购奖励
储能系统集成企业采购本地电芯、BMS等核心部件,按交易额3%奖励,年度最高500万元;
建立供应链风险补偿基金,对因原材料价格波动造成的损失给予最高20%补偿。
2. 回收体系试点
开展电池梯次利用与回收业务的企业,按处理量给予100元/kWh补贴;
建设储能电池回收网点,每个站点补贴30万元。
六、配套服务优化
审批绿色通道:储能项目享受“即报即审”服务,能评、环评时限压缩50%;
标准制定奖励:主导制定国际/国家储能标准的企业,分别给予100万元/50万元奖励。
政策亮点
度电补贴+投资补贴双驱动:兼顾短期项目经济性与长期技术突破;
场景化支持:针对户用储能、工商业储能、电网侧储能等不同场景细化政策;
跨境联动:依托前海合作区,推动储能产品参与国际碳市场交易。
注:具体申报需参照《深圳市支持电化学储能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》(深发改规〔2023〕5号)及各区配套细则,建议企业通过“深i企”平台匹配政策工具。政策动态调整,请以深圳市发改委、工信局最新公告为准。